是政策牛肉,還是暫時性的選舉支票?
從柯P去年底當選後,很多團體都持續地在檢視著他的一言一行
社會住宅政策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還不到一年的上任時間,特別是居住議題很難下定論
更何況如果想必其功於一役(單靠柯P就想翻轉)的想法
我擔心之後會有很多人會失望吧(希望只是我的多慮)
不動產產業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產業
各行業有其根深蒂固的連結關係
不是不能改革但要小心它衍生出的後座力(要做好心理準備)
接著總統選舉即將到來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已針對居住政策
提出了8年20萬戶的社會住宅的政策牛肉(希望未來有機會時它是)
“8年”&“20萬戶”這些「量」化的數據
在選舉過程對選民是能直接感受到的
也可以展現各政黨候選人的企圖心(把對手比下去)
或許這就是民主社會政黨爭取選民支持的常態
但以往我很少能聽到針對「質」的議題思辨和論述
(不知道這次有機會嗎?)
「質」的議題很主觀、要很細膩不容易在選舉過程檢視
我認為它必須超越選舉的機制、政黨的競爭方能成就
這是我們選民的功課而不是依賴那些政治政黨實踐
當這個功課若產生具體的共識方向時就會形成一股力量
這股力量就是公民意識
在我們現今的社會極度缺乏的一股力量
當各政黨僅能就其「量」化的數據提出政策時
(如「時間」、「數量」、「價格」)
當其當選後那些「量」化的政策將成為甩也甩不掉的包袱,如影隨形
民眾也用它來檢驗之
其他各政黨更是用它來一一檢驗
很容易淪為只談結果、無視過程和「質」的考量
恐淪為政黨競爭的角力、攻防戰場
你覺得「質」的議題能有機會好好思辨討論嗎?
也許只能束之高閣,難以落實在政策上(希望這只是我的想像臆測)
之後,就會有一件件類似浮洲、林口合宜住宅的政策大餅出爐
因為就是需要這些一次好幾千戶的大案方能安全達陣
實踐選舉的承諾
這種從無到有的開發思維相對單純好執行
但這是我們要的嗎?會不會造成資源錯置?
(人口成長減緩甚至開始轉為衰退之轉折點)
這現象一再地重複發生,即使是政黨輪替都可能重複發生,謹記!
有人會提出還有都市更新、空屋再利用等方法呀
那我試著提出著兩個方案的思考
都市更新、空屋再利用是無法單純用開發思維來處理
因為它們涉及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相關社會議題
必須納入社會學、心理學….等許多社會科學的思考
其中隱含了許許多多關於家、社區、文化歷史傳承等生活記憶
你如何用開發思維量化出它的價格呢?
以都市更新來說
現有的都更以開發思維操作
以獎勵容積、稅務減免作為誘因(對開發商、現住戶有利)
而其公益性的回饋真的少之又少
每每感覺在台北都更後建築,都變成了豪宅
硬生生地將原有的想繼續延續生活記憶的住民篩出了這個地方
解構了原有人的連結,因為他們沒有錢
新的住民就像住進了像“圍城”似的豪宅
彼此只有禮貌的點頭而沒有交集
這是很難重新建構緊密的連結關係
社區的人際網路就在這過程中一點一滴消散不見
都更案件上百戶處理起來就相當繁複
更遑論時間更是無法掌控
這能成就「量」化的政策效果嗎
以空屋再利用來說
其層面更是繁複、零散,又涉及到民眾私權的問題
公部門能使力的地方有限
如果沒有一套縝密的思維和計畫長期推動是難成其功
說了這麼多
其實我無法立即也無法獨立提出任何解決方案
我只是憂心居住議題始終淪為二元對立的思維拉扯而陷於泥淖中
不過,我心中還是存在有一絲絲樂觀的希望
想在花蓮做個實驗性的操作──
建立一個居住議題的分享討論平台
而從中透過大家共同的思辨和討論過程,並操作實際的方案
來蘊釀出可行的解決系統架構,形成解決方案
目前僅有我一個人獨自思考操作
速度沒法很快
但我會盡可能陸續將後續想法po上者部落格與大家分享
若對這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發表您寶貴的想法供我參考
甚至願當面與我互動討論的朋友可以跟我聯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