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05.13 之前的舊文章

島內移民

分類:見解&觀點                                       2010/05/13 22:15

從先前那篇「高房價的困境」點出,

不論從市場的機制或政府干預手段是無法徹底改善都會區高房價的問題,

而延續文章最後所提到每個人選擇的權利,

我認為是以觀念的轉變──生活方式轉變的權利,

就此擬以「島內移民」的概念切入探討。

 

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在過「生活」?

「生活」對於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根本的問題,是每個人迫切須思索的問題,

 

從前的傳統農業社會型態為了填飽肚子

農業生產成為生活的主軸

除依賴土地外人力的需求量很大

另外也要祈求老天能不能賞口飯吃

敬天謝地、鄉土的認同及家族村里的凝聚合作便是「生活」的核心價值。

 

現在已轉變成為工業、商業社會型態

填飽肚子已不是大家考量的問題

創造「消費」衍然成為王道

否則無消費就無工作機會

追逐利益、少數資源已融入社會普世價值中

人與人的利害關係日趨緊繃

競爭已漸漸疏離人與人的連結關係

那麼現在「生活」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我不知道

難道只是為了消費而「生活」?

 

市場經濟已經引導我們土地利用的方式

大者恆大、贏家全拿的現象已漸漸發酵

開發、建設衍然是都會區發展的思考主軸

人口遷移日趨集中化

房價能不上漲嗎?

再加上房地產有嚴重資訊不透明的特性

當然是投資客熱中投入的目標

而大部份民眾對政府政策來改善的期望

往往只能得到口號正義的回應而已

因為現在經濟發展已成為政府執政的命脈

就像是孫悟空頭上被套金箍咒一樣

市場經濟這位如來佛稍有反應

它就會使不上力,甚至還可能幫了到忙。

 

自己絕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台北

覺得生活在台北

好像是為了工作和房屋而活

因為台北工作機會最多

離開台北可能都不知道可以做什麼穩定的工作

留在台北工作就要有住的地方

不論是買屋或租屋,甚至住鄰近鄉鎮也要花費通勤時間費用

星期一至五,每天十幾個小時工作通勤時間

星期六、日忙家裡瑣事

談論到生活品質已是心有餘力不足

一年兩年、五年十年下來

人總是會疲乏,身心的問題接踵而來

這就是我們要的「生活」嗎?

我們的下一代也要用這樣的方式繼續過「生活」嗎?

 

自2001年開始從事不動產相關行業

有機會接觸全省房地產物件

發現大台北地區房地產價格遠遠超過其它都會區價格數倍

更惶論一般次級鄉鎮區域

或許在台北的薪資優於其他地區

但卻額外要付出較高的生活成本

且忍受擁擠、壓迫的空間環境(不斷開發的思維只會越來越糟)

工作衍然成為「生活」重心

或者說

生活已淪為工作賺錢去付房貸或房租及生活的開銷

大多數的人已喪失做夢的能力,也不願提及什麼理念

為什麼?

因為已經沒有屬於自己思考的時間

 

這兩年離開職場沒有收入

雖然面對自己財務較窘迫的情形

但也讓自己體認有自由思考時間的自在

現在我常跟朋友講

我是很貪心的

因為我在物質和精神都要擁有、

理想與現實都要兼顧 (這樣應該是夠貪心吧)

我覺得平衡是很重要的

所以開始蘊釀這「島內移民」的想法

逐步移居到次級鄉鎮地區甚至到鄉下小聚落

試著看能不能去體驗傳統「生活」的核心價值──

對自然敬畏、土地的認同及人與人的連結合作關係。

(我相信它仍存在)

薪水收入或許只能有台北的一半或更低

但生活開銷也相對降低負擔

可能生活的物質水平也會降低

若從生活的精神水平角度來看

我個人認為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如:多了思考時間(可能有人會說只是增加無聊的時間)

           少了工作的壓力

         親近大自然環境機會增加

或許有人不認同這種看法

我會尊重

重點是問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而不是別人看法

 

也有人會說到鄉下都沒工作怎麼生活?

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的想法(煩請思索你自己的都會生活之道)

但是只要有少部份的人接受如此想法移居鄉下

我覺得就會對減緩城鄉的差距有正面的助益

 

當然不是這短短的幾段話就能講清楚

這些年也在自己心上下了不少功夫

有些事情自己也還在持續摸索

我已經開始起步來建構屬於自己的game

雖然存在不少現實的風險、挑戰

但也給出自在生活的想像空間

我願意愉快地冒這個風險、挑戰去play自己的game

(這應該比玩別人設計好的電玩虛擬遊戲來的更真實、有趣、刺激喔!)

 

我相信

出於真心就能激發潛在無窮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孝威 的頭像
    林孝威

    住 得其所,採購“生活”

    林孝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