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7 之前的舊文章
撕裂
分類:不動產市場探討2012/03/27 12:40
最近有關師大商圈存廢的爭議及都市更新持續衍生的問題
突顯出台北市(都會區)高度開發所帶來的負面現象
問題的關鍵點在於高房價所帶來的利益
有人潮就有商機,所以師大商圈便擴及到居住巷弄
都更獎勵及高房價等誘因,使得建商不斷地圈地申請都更
許許多多因利益而產生爭議……
使都會的居民彼此間的衝突層出不窮地持續發生
這個城市的人際關係、信任一次次地被撕裂著
政府在這些問題扮演什麼角色?只是一個仲裁者嗎?
師大商圈問題想出一個「記點裁罰制」就能解決嗎?
或許只會讓商圈的商家、店東與一般住戶陷入持續性地對立的氛圍裡
檢舉、猜忌等…有如肥皂劇的情節不斷在它們的生活中上演
士林文林苑都更案被視為釘子戶的王家即將面臨市府的強制拆除
是否表示都更案相對少數的意見是可以被忽視、犧牲嗎?
那住在老舊社區的民眾都要有隨時成為都更相對少數的心理準備了
到時你的權益將為成就那冠冕堂皇的「公共利益」給削減、剝奪
我認為政府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問題來
有時候政府就是始作俑者
訂立法令的是否周延,有沒持續檢討改正,執行是否確實
就師大商圈的爭議來說
台北市府這幾年為了經濟發展將它行銷成為觀光商圈、夜市
人潮匯集便吸引商家的進駐,而忽視使用分區的合法性
在同一地方要商業活絡,又要維持居住品質,魚與熊掌何能兼得呢?
我們親愛的政府官員會不懂嗎?
再拿政策努力推動的都市更新來說
政府只會用利誘的方式引導開發,如容積的獎勵、稅捐的減免
再加上不斷攀升的房價,實施者(開發商)無不摩拳擦掌地獵地圈地
納入都更地區的住戶民眾就像刀俎上的肥肉其宰割
而權利變換的估價在法規也明定
限由實施者(開發商)委託三位不動產估價師查估評定
不符合實施者利益的估價結果能被實施者接受嗎?
將委託不動產估價師的權力完全賦予實施者時
所謂的估價將變成一言堂式的數值
而不動產估價師很容易淪為背書的角色
現行的都更已演變成為利益角力的戰場
當容積的獎勵、稅捐的減免的利益僅是開發商和都更住戶分享時
社會增加了什麼「公共利益」?
政府你的角色還僅是仲裁者嗎?
當我們的政府、社會還是持續以經濟發展、賺取利益作為圭臬時
問題還是會在社會不同層面持續發生、糾結著
留言列表